主要用來放一些個人的心得感想,算是比較私人性質的地方,不過也希望大家發言交流阿。

2007年09月01日

狼與辛香料的延伸探討-以中世紀西歐為主的貨幣相關問題【1】

狼與辛香料是一本小說,對這部作品原本我是打算寫一篇書評。不過這中間因為現實生活的緣故我拖了很久沒寫,所以我就改變想法,專心寫上面這個主題。書評的部份可能就是第一集和第二集合併一起寫,雖然有點遺憾,但對於拖稿無數的我這是最後的方法。

在進入本文以前我必須要有一些說明:首先是給尚未閱讀小說第一集的讀者,以下本文內容將會提到該集核心謎底,進入本文閱讀前建議請先讀過小說第一集。
再來就是有關本文主題所講述的部份。

還有,我必須誠實的告訴各位:我不久前剛從半個商學院大學生轉職成三分之一個商學院研究生,至於歷史我雖有興趣,但和我的本行毫無關聯,以下文章必定有所疏漏,望先進們不吝指教。

再來,這篇文章雖非論文,但有許多內容是採用很多前輩學者的說法,由於我以自己想法為主的「讀後感」方式去寫文章,看資料的時候也是好幾本一起跳著章節混著看,其實我也不曉得各別學者聲明了些什麼`,如果隨便注譯又有誤導之嫌,在非嚴謹學術論文寫作的情況下,我並無一一注譯各種引用的出處(這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當初是把前人作品消化過才寫草稿而非直接引用,所以自己也分不出了),如果有什麼地方各位覺得我要再注譯可以留言告訴我。

最後,我在文中對中世紀經濟的某些觀點在台灣學界是幾乎沒人繼承的少數中的少數派,要從這裡交報告的台灣學生可能得稍微謹慎。當然,我不認為本科系的同學會看上我這個外行人的文章,但做經濟通識報告的朋友還是請小心吧。

…………….本文開始,不怕被劇透就來吧 ……………….

會寫這篇有兩個原因,主要是很多人無法明白第一集裡面謎底的敘述,再來是想驗證一下這本書的考據。所以下面我直接開始解說。

故事中某王族財政困難,想大量收回舊銀幣熔毀;發行含銀量較低的新銀幣,以[增加資金]。為了達到大量收購的目的同時放出謠言謊稱銀幣含銀量升值,事實上同一時間就在利用「時間與空間的殘酷」降低貨幣裡的些微含銀量以「增加資金」。

我想如果真的完全沒概念的人看了以上真相描述大概依然看不懂,因此以下我先介紹一下貨幣的本質。

貨幣指的是機會的儲存,等待的能力,對未來價值的預期。

一個想吃雞蛋的蠟燭匠未必可以找到有人願意用雞蛋換他的蠟燭,而雞農要的搞不好是一把大鐮刀,蠟燭匠卻沒有刀。這個時候有一個交易媒介就很重要了。

你把東西賣掉後,換來的並非真正所需,得再將它(錢)賣掉後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而它的需求量就成為交換媒介。愈多人選擇的媒介市場性越高,市場性越高的媒介越有可能被人用,就形成良性循環。最後利用率最高的媒介成為人們共識下的通用媒介(通用貨幣)。

人們對貨幣的需求,背後必定蘊含著對於貨幣價格的理解。貨幣一定要有一個已存在的價格,好讓需求有所本。所以貨幣(錢)也是一種商品。有了貨幣才能建構「生產結構」(用錢買任何需要的財貨或勞務)。此外,貨幣還有另一項好處,可以容易的比較各種財貨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因此這種間接交換可以大幅擴充經濟。

再來也是前置知識介紹,有關西歐和其相關國家的中世紀歷史。

中世紀早期(蠻族入侵開始到11世紀以前)的人們絕非對買賣一無所知,但也不像我們今日生活在買賣之中。(交通不便,看天吃飯,穀物由豐收處流向欠收處,給旅行商人大開投機買賣方便之門)。當時的狀況可以用下面幾件事來說明。

不知道各位對國王的使節團有什麼看法,在一般的印象裡這些人應該是不好惹的對象。不過在這段時期卻顯然不是如此,依史書所載,在中世紀早期的使節團常常被盜匪搶劫。對現代人而言這似乎很難想像,而且為什麼寫史者會清楚這種發生在城市外面的不名譽事件呢?這是因為這些使節團都是在城門口附近被襲擊的啊!至於為什麼,各位可以繼續看下面幾件事。

說到史書,中世紀早期的史書撰寫者除了國王的史官以外,最多的就是修道院的修士。如同各位一般的印象,修士們在當時扮演著知識傳遞者的腳色。而這些史書有一個特點,對於修士所在之地的鄰近地區記載十分詳實,但以外的地方可謂錯誤百出,即使是知名的作品也是如此。之所以可以確認這些,是由於這些作品對外地的地理位置關係完全的混亂,常常連東西南北都搞不清就亂寫一通。史實的部份經過考據本地的問題不大,外地的卻很糟糕。這證明了一件事,當時的交通恐怕很糟糕,可能連外地來旅人都很少,所以讓那些嚴謹的修士連一些外地發生的大事都搞錯。


最後可以說是最關鍵的證據,不知道各位認為中世紀早期的國王最多的死因是什麼?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累死」是最大的死因。原因是什麼?這關係著從上文到這裡相同的關鍵點,就是中世紀早期的整體環境。

當時的「城市」和「村莊」和我們現在的狀況有很大的差異,城市是統治者的所在地,一般來說會聚集著以當時來看還算多的居民,但城與城之間並沒有明確的道路和連絡,原因在下面。可是村莊就更不同了,嚴格來說當時其實沒有什麼具體的村莊,一戶和一戶之間的間隔很遠,運氣不好的人可能和他的鄰居隔著一座森林或大片荒原。而所謂的耕地也和現在的想像不同,一眼望去並不像開發過的地方,相對於荒地,耕地只佔一小部分。甚至比起耕作也有不少人選擇過著遊獵的生活,畢竞即使想認真耕作也得應付那些野生動物。所以即使商業不發達,當時的農人也完全不用擔心肉類補充的問題。

現在把話題回轉到那些「累死的國王」,為什麼這些國王老是死在馬車上而不是居城舒適的床上?其實他們的死亡之謎的解答其實很明顯了。因為他們為了確認「統治」必須來回不斷的進行馬車巡迴領地之旅,當時西歐歷任的國王幾乎都是這樣在無窮無盡的旅行中累死,畢竞所謂的地方管理機構在當時的環境根本是空談。簡單來說,那一大片領地裡有住人的根本只有少部份,分布的範圍又繼廣泛而又零散。(一個極端的範例:當初在現代匈牙利所在之處根本是一大片無人荒地,只有邊緣處有極少數遊牧人存在。)

所以比起國王的機構,分布在各地的教會勢力在對地方的掌握其實是高於國王,不管在精神上或物理上都是如此。綜合王權低落和交通不便,也許各位可以想到為什麼後來的歷史演進為何會如此。

到此,這個時代會被以西歐文明為中心的史家會把這時代叫做「黑暗時代」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當然上面所提只是一部份原因,比如說還有常常被北歐人搶劫之類的)。

回到這文的主題商業經濟,當時的旅行商人都是辛苦跋涉到各地去販賣一些大部分由城市出產的日用品,而「道路」其實就是這些商人「開」出來的,用他們的雙腳或車輪,這是由於旅行商人得直接面對消費者作交易。在當時這麼不方便的情況下,對貨幣經濟非常不利。因為如同我前文所述,「貨幣指的是機會的儲存,等待的能力,對未來價值的預期」。但是當時即使是國王或貴族,他們在交易過後也是得直接把商品直接用掉或吃掉,即使是貴金屬類的東西也一樣,直接用掉,少數是花掉。因為當時很少有什麼城市商人,資源即使留住了也沒有定期交易的地方,而旅行商人又很少出現。加上當時的環境惡劣,人的壽命比起現代人普遍又更短,會有這種風氣並不奇怪。

所以當時貨幣最主要的使用者是商人們,商人除了對消費者作交易,彼此之間其實也是有所聯繫,而這主要是透過在道路上不知不覺形成的定期臨時市集,在這類地方,貨幣的使用最頻繁。

上面所述都是在蠻族入侵後到11世紀前期西歐的狀況,但從11世紀後期開始就不是這樣了。由於真正定義上的「城市」和行會的興起。

從11世紀末開始,環境已經不像前面所述惡劣,道路交通比起前期改善許多,這造成貿易的興起,再也不只有旅行商人了,所謂的真正城市和城市商人都出現了,這造成了手工業者的興起,因為他們終於可以方便的生產商品賣給商人銷售。另外,這個時期有了最早的行會:由自由商人們所組成。我們可以用這確認商業從業者大幅增加,貿易景氣也開始復甦。(工匠階級和商人階級人數增加且變重要)

到了12世紀,整個西歐的環境可謂煥然一新。荒地大幅減少,一戶和一戶之間大部分不會隔的很遠,真正意義上的村落存在於各地,交通問題到此可說是完全解決,這也讓商業完全的復甦(自由工匠的行會大多於12世紀晚期開始成立)。也因此,國王和貴族們逕而佔據道路設下關卡收取過路費,而從這個時期起,國王和貴族們才開始真正累積大量財富,王權和貴族的勢力也在這個時期起才增強到我們現代所想像的那樣。

經濟在上述決定性時代恢復後,變成由貿易者主宰,而始終不是生產者。

但舊時代的法律機器並非為商人而設(舊機器建立在商人只佔有低級地位的經濟制度之上)。但當時商人的實際需要必然使其充滿新的精神,以此為原動力讓舊的封建制度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聯繫十分鬆散的舊時代,商業無足輕重,貨幣也是罕見之物。)

接下來的一段歷史由於不是本文重點,請容許讓我快速帶過。總而言之,各個地方由於各處的不同造成了不一樣的歷史演進,但相同的是:以商人和行會工匠為主的新興市民階級不斷著推動歷史的巨輪改變時代前進的方向。但有一點是不變的:經由上文所提到的演進,真正穩固大量的貨幣經濟已經無法在西歐的歷史中消失,而且還一路演變了各式各樣我們現代所能想到關於貨幣的體制和規範。

(由於這篇文章實在太長了,我把解答一般人對狼與辛香料裡貨幣交易的疑問放在下一篇)。

註:我在下面的回應裡修正了這篇文章的某些內容,如果您看過上文請一定要往下看看


這些是被硬加的廣告不要點
同じカテゴリー(狼與辛香料)の記事

Posted by kk(黑月) at 15:41│Comments(9)狼與辛香料
この記事へのコメント
>累死

抱歉, 這一點個人很質疑...
Posted by Rookierookie at 2007年09月02日 23:29
>累死
http://0rz.tw/4632i

這個說法是從上面這本書第4章裡來的,不過在說明之前,
還好你有問個這麼一下,我回頭看自己寫的東西發現有一些缺漏,
在下面修正一下。

雖然沒有講的很清楚,但目前這一篇的範圍大部份沒有超出西歐
混著寫好像造成了一些容易被人誤會的地方
不過這是這種寫法無法避免的
(不過第二篇會常超過,沒有意外也會提一下遠東的狀況)
這篇的寫法其實是很大範圍的概寫,不適用一些細節和特例。
不過即使如此我現在回頭看還是有覺得不妥之處,

主要還是在時代範圍設定上有點問題,
問題在那句(蠻族入侵開始到11世紀以前)
應該改成9世紀開始比較妥當
(雖然我也很想說7世紀以後,但史料看的太少不敢打包票)

還有一個容易誤解處
所謂被搶的[使節團]改成貴族與相關人等應該會比較好
還有他們被搶應該還是在城外比較多
只是在城附近被搶容易留下記錄罷了

>累死
>抱歉, 這一點個人很質疑...
其實我的解釋和原作不一樣
因為我的解釋其實會有參雜一些別的學者的說法
當然還也有自己的意見
所以與其相信我不如相信年鑑學派的開山祖師的書
([新史學]大師和一個外行人的話你會相信誰呢XD)
不過老實說 Bloch 在書裡其實並沒有特別解釋這點
但他整本書到那頁前後的敘述讓我不得不相信

以下是我的解釋(和原作不太一樣喔)
事實上史書上記載並不可能直接寫國王是[累死]的
一般史書的習慣是寫生了XX病而死
找不到原因就直接寫病死

其實所謂[累死]並不一定真的死在馬車上
除了某些真的特別明顯倒楣的例子
(不過即使是死在車上敢照實寫的人......)
大部分是我們後人從死者生前的所作所為的推測死因
因為很明顯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這樣長期拼命搞長途旅行
不累也很奇怪,偏偏因為很多原因幾乎都不休息。
(去看原作吧....手邊沒書太多了我實在沒法一一詳述)

最後再強調一點,
這種[累死國王]是限定在西歐9世紀前後到11世紀前期(?各地狀況不同)
Posted by kk at 2007年09月03日 15:38
不好意思,因為這邊沒有留言板所以 k 先前的問題我只好隨便丟在時間最近的這一篇。不妥的話請刪。

其實進度問題我建議乾脆不用管它了 XD
因為如果某 k 沒有自己承認,我在收件之前根本也無法確認進度究竟完成多少。(當然像之前小 e 說的那種只有幾百字或幾千字的例外。)

而活動到現在,其實「篇幅很長卻只有開始」的作品其實也收到不少次了。(汗)

這次的活動因為我的不耐煩,所以決定在小說頻道那邊的徵文第三次洗下去卻還沒有收到三名的時候也要關閉,所以最後這一個即使完成度不到,似乎也比沒有收到要來得好些。^^b

所以現在其實有兩個選擇我比較偏好:
1. 是某 k 還是報名,雖然完成度不夠但我也照看。
2. 是某 k 認為還是要到有一定完成度才想參加,那麼可以延後參加,因為活動是半定期(不太精準的大約三四個月一次)循環,所以只要等到完成度到了之後重開的活動再參加即可。

這樣好像會比預約的方式來得簡單一點?
Posted by 封狼 at 2007年09月22日 22:47
>封狼

沒關係XD

另外,回應我昨天就回在另一邊了。
Posted by kk at 2007年09月23日 21:59
嗯,那我就繼續回在這篇 XD
前兩篇心得已經寫完交出去了,所以我想這個星期 kk 可以開始把文章找個地方貼出來告訴我在哪裡囉。^_^
Posted by 封狼 at 2007年10月07日 11:07
詳細我回在另一邊,
總之這兩天我會想辦法把搞丟的稿子生出來的.......冏
Posted by kk at 2007年10月08日 20:54
唔,十一月已經快過了呢 ^^b
不知道某 K 準備得怎麼樣了呢?

還是說,這次先放棄,下次活動再參加呢?
Posted by 封狼 at 2007年11月25日 21:02
進研究所後的忙碌遠超過我的意料,所以缺的稿子目前只補了一半(?)
如果我到27號還是沒上傳好那就暫時先忘了我吧......

老實說拖這麼久卻沒寫幾個字我都不好意思要心得了....冏
我只想說我並沒有忘記這件事,
但實在是我拖太久了,
如果到時候妳和另一位沒時間看就放著沒關係,
這全都是我自己的責任。
Posted by kk at 2007年11月26日 00:35
http://blog.pixnet.net/guestkk

這是實在少到可以的前面一部份,放這個只是表示我有在動作。
因為實在太少了,要不要給心得就讓兩位自己決定吧,如果順利的話,以後應該會越來越多,也可以等到故事完整之後再給我,

很抱歉拖了這麼久有只有這麼點鳥東西。

研究所事情好多......
Posted by kk at 2007年11月28日 00:53
 
<ご注意>
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